其他
对初中教育的追问:我们在哪里,应往何处去?【独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兼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本文共1574字
阅读约需2.5分钟
初中教育的使命
讨论初中教育的使命,做初中教育的人,要对初中整个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要知道初中教育的整个框架,整个关注重点是什么。
第一个时间点是2001年以前,1999年教育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提出了初、高中分离,这是一个时间节点,2001年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初中被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不太独立的学段存在的,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怎么分流,分多少出去。
第二个时间点是2013年,从这个节点上开始研究的就不再是分流问题,也就不再是义务教育要不要延长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的研究,更关注学生的问题,我怎么学,青春期怎么办,特殊学生的需求怎么做。如果说从前研究的都是政府更关心的问题,领导们更关心的问题,从这个时间段开始,我们关心自己学校内部的问题了。
现在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在哪儿?新考试带来的关注点是什么?是选择,是公平,是均衡。
曾经有个调查,问学生们最想考的学科是哪个,当时调查结果是物理学,36%的学生要考物理学,为什么那么高?因为大学需要。浙江考完了,有一个数据表明考物理的学生数量降下去了,这部分学生考什么去了?通用技术。在调查的时候还发现一个问题,纯选理科的学生和纯选文科的学生加起来的点数不到5%,一个学生既选文也选理,这不说明很均衡吗?实际上,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想,我们的考试倾向了选择,才是更加公平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均衡的教育、全面发展了。可别忘记了,考通用技术充分证明了我们是很功利的,我们是在功利中前行,这个不到5%的数据证明了我们初中教育其实没有满足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学科上的真正发展。
初中教育应更全面、更公平、更有效益,这是必须承担的使命。
3E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追求3E?
如果没有整体,一定没有部分,所以要放眼全局抓重点,若没有全局意识,重点一定抓不好。
我们说更全面,更公平,更有效益的时候无非要归于“优质”这个词上。谈到优质,一要考虑基本要素,即优质都有什么要素;二要有引导优质发展的计划;三要确定特征、标准。
3E是什么?第一是效益性,有没有用;第二是选择性,是选择学生为重点、为抓手,还是选择老师、选择管理或选择资源;第三是能量,要让我这个学校的人和这个学校充满正能量。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这就是3E。
我们要同时达到3E,只强调其中某一个肯定都是不行的。这3个E加起来就组成了我们初中质量最优质的部分,有了这3个E以后就能推延出去,我们的学校就能可持续发展,社会就能够认可我们学校。
发挥“静默之力”,达到教育目标
现在有一个词叫软实力,软硬肯定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从前也有软的,比如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软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软的。但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我这里用了一个词叫“静默之力”,它存在,不言语,但是激情澎湃。
什么是“静默之力”?怎样发挥出来?
第一,在标准引领阶段,质量改进、质量提升是关键点,从题开始,向老师要质量,向学生要质量,然后向课程开发要质量。
第二,在质量提升阶段,要把学校教育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里有结构、有运转、有机制、有内容。内涵型的要素、外延型的要素、间接性的要素和自主性的要素形成一个闭环。每个闭环里有一些要点,根据这样的要点,不同学校判断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再来切入这个要点思考如何学习,如何提升。这个闭环实际上就是学校自身要做、要研究的,而不是要考什么我们就跟着做什么。
第三,就是所谓的“静默之力”。我们认为时间、空间、内容、方式和学生就是我们的静默之力,它一直存在但是并不发挥特别的重要作用,所以一直被忽视。比如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引起了教学的改进,时间和形态的变化带来了学生真实的获得感。
时间和空间的调整会引起教学的变化,学科内整合也是我们的大方向,也会带来变化。我们开发了一个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的非学科能力,但同学校的学科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学生要有动机,要有注意力,要有合适的方法才能学好。我们开发了这样一种课程,让他在短期以内经过训练能够把注意力提上去,这就是我们学生魔法学堂,这个课堂使学习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就打通了学科之间的“静默之力”。
一个学校是否有影响力可从三个层面考量,一要有思想观念,二要有实践的方式和创新,三要有产品形态,即产品是什么,是一套课程,是一套活动,还是其他。有了这三个层面,才能组成学校影响力。
(以上内容根据张熙在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第五分论坛“追求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有效益的初中教育”上的发言提炼整理。)
第二十九次年会相关链接
从“分数”回归于“人”——高中数学教材训练系统中核心素养的落实